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8號十七區17號樓 貝能達大廈
生產地址: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科創十四街9號 貝能達科技園
包敘定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創始會長、課題組長
今天,2022年8月18日,在全國上下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召開前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之際,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第三次會員大會召開之時,《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綠色城軌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正式頒布實施了。這是我國城軌交通行業頒發的又一個緊跟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的指導性文件,是城軌交通發展史上又一件具有深遠意義的大事。
2021年6月10日,寧波地鐵楊蔚董事長一行到協會交流寧波地鐵構建“節能環保、綠色低碳”城軌交通的實踐和設想,受此啟發,協會決定開展雙碳研究工作。
7月19日,京投公司張燕友董事長一行到協會介紹他們開展低碳發展的工作思路,進一步受到推動促使我們對雙碳工作進行認真學習和思考,我也逐漸形成了四點認識: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全局性、基礎性的重大戰略部署;綠色低碳是城軌交通行業的歷史性任務;碳達峰碳中和關系到城軌交通持續健康發展;綠色低碳化是城軌交通的重大發展戰略。城軌交通雙碳工作必須急起直追,抓緊開展工作。
據此我即提議協會開展《城軌交通綠色低碳發展戰略研究》,經協會同意,很快就成立了課題組,以我為組長,副會長兼秘書長宋敏華為副組長,掛靠在協會專家學術委,由仲建華、丁樹奎牽頭組織具體工作,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深圳、南京、寧波、中車等單位代表共同參加。
經一年多時間奮戰,《行動方案》終于面世了,這部集體創作的方案中無不閃耀著行業領導和專家學者的智慧、體現著廣大會員單位的期盼,蘊含著政府部門的要求。謹借此機會,我將編制《行動方案》的實踐過程和關鍵內容與大家共享。
開始叫《城軌交通綠色低碳發展戰略研究》,后來“戰略研究”改為“行動方案”,再后來“城軌交通綠色低碳”改為“綠色城軌”,中間還說過搞“發展綱要”、“指導意見”等,最后定名為《綠色城軌發展行動方案》,幾經變更。
叫“行動方案”,是在學習中央雙碳文件后改的,是想盡量靠近國家的指南要求。
叫“綠色城軌”,為的是響亮地提出“綠色城軌”這個理念。同“智慧城軌”一樣,是我提出后大家贊同的。當時我有三方面考慮:一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未被人們認識的世界(哲學上稱為“必然王國”)無限大,永遠大于已被人們認識的世界(哲學上稱為“自由王國”)。人們始終走在由“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路上,不斷探索新世界、發現新大陸、發明新概念、創造新名詞。創新是應該鼓勵的。二是中央提出雙碳政策后,強調“經濟社會發展要全面綠色轉型”,所以經濟社會方方面面提綠色走向符合發展方向,那么,研究城軌行業雙碳工作頂層設計的這個時候,“綠色城軌”不就呼之欲出了嘛。三是提出綠色城軌,與正在施行中的智慧城軌,相互呼應,結伴同行,《綠色城軌發展行動方案》可成為《智慧城軌發展綱要》的姐妹篇。智能智慧化的智慧城軌、綠色低碳化的綠色城軌、國產自主化的中華城軌,共同構成中國城軌交通的本色。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建成綠色城軌,是《行動方案》最終要完成的兩大任務、要實現的兩大目標。
兩者均具有綠色轉型的內在動力,均具有綠色低碳的價值取向。兩者之間,既有差異又相互融合,雙碳側重減碳達標,綠色城軌要求低碳排放同時還追求更高運輸效率效益、更高質量和綠色出行。實現雙碳目標是綠色城軌的內在要求,建設綠色城軌是碳達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在建設綠色城軌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中建成綠色城軌。兩大任務是相輔相成的。
我們議論到,工作先要定調,《行動方案》也要先理出一條紅線貫穿始終,就是要確定總體工作思路。圍繞兩大任務,構思了八句話的總體思路:“以綠色轉型為主線,清潔能源為方向,節能降碳為重點,智慧賦能,創新驅動,開展六大行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建成綠色城軌。”這個總體思路,明確了工作的主線、方向、重點、動力、任務和目標,既清晰又完整。把握它,就掌握了《行動方案》精髓。
這個總體思路,在文本中出現了兩次,一處是成為“指導思想”的重要內容,一處是“發展藍圖”的開頭語。
什么是“綠色城軌”,內涵標志是什么?需要明確定義。
經反復琢磨,我們首先認識到綠色城軌具有3個本質特征:一是低碳排放乃至最終實現近零排放;二是高運輸效率效益從而實現低能耗低物耗;三是最大程度地滿足乘客出行需求,從而吸引更多出行人群成為城市綠色出行擔當者。根據這“低碳排放”、“高效低耗”、“綠色出行”三個維度,集思廣益,眾志成城,不斷修改,不斷精煉,最后構思了現在這個定義。
這段話,雖多達138個字,但句中只有頓號、逗號、分號,直到最后才出現句號。所以,雖是一段話,但也僅是一句話,一句長句。核心是“四個最大”,在城軌交通全領域,最大限度地節能降碳、最大幅度地提效降耗、最大可能地采用清潔能源、最大程度地優化出行,最后建成“低碳排”、“高效能”、“大運量”三個維度的綠色城軌。
我們分析,城軌交通碳達峰目標年2030年前后,全行業尚處于高位增長回落區間。協會統計部測算,2021-2025年增加運營里程5500公里左右,2026-2030年增加4500公里左右。據此,2030年達峰后,碳排放強度值是不斷下降的,碳排放總量值可能在低增長后再出現下降趨勢。鑒此情況,我們借用雙碳工作“碳達峰平臺期”這個術語,就是在若干年的平臺期內碳排放總量值升升降降處于波動狀態,以此描述了城軌交通雙碳工作的三個特點:一是“城軌行業碳達峰平臺期略長”;二是“各城軌城市碳達峰平臺期因地而異”,“鼓勵城軌企業率先達峰”;三是“城軌行業碳中和時(2060年),得益于國家清潔電能為主導的電力供應和行業內節能減排、清潔能源開發、綠色出行、碳交易等綠色轉型成效,城軌交通將實現近零排放。”
在研究分析過程中,我們陸續遇到綠色城軌與碳達峰碳中和、綠色城軌與綠色轉型、綠色城軌與綠色建筑、綠色城軌與智慧城軌等幾組關系,這構成了綠色城軌的“關系群”。
綠色城軌與碳達峰碳中和。前文“兩大任務”中已有闡述。
綠色城軌與綠色轉型。《行動方案》明確城軌交通綠色轉型是綠色城軌建設的主線,闡述了城軌交通綠色轉型的四個方面,為綠色轉型指明了方向和重點:一是重點指標,包括牽引能耗、車站能耗、綜合能耗、碳排放量等;二是關鍵要素,包括節能降耗、吸引客流、清潔能源等;三是全生命周期各個階段,包括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建造、綠色運營、綠色維保等;四是全產業鏈各個環節,包括綠色行動策劃、綠色裝備研發制造、綠色建筑建造、綠色建材和材料研發利用、綠色技術創新、綠色標準推廣、綠色評價引領等。因此,綠色轉型是綠色城軌建設的主線,是城軌交通一次全面而深入的發展方式轉變,將影響行業發展全局。
綠色城軌與綠色建筑。《行動方案》首先描述了綠色建筑的定義,接著提出了城軌交通領域的綠色建筑,包括綠色線路、綠色車站、綠色場段、綠色TOD。在此基礎上指出了二者關系:創建綠色建筑是建設綠色城軌的重要單元、形象展現和主要載體;綠色城軌是綠色建筑的綜合體現和總體形象。
綠色城軌與智慧城軌。協會《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戰略與“十四五”發展思路》提出了城軌交通發展的十二個戰略指向,其中國產自主化、智能智慧化、綠色低碳化是基礎性、全局性的重大戰略。國產自主化是城軌交通強國建設的立足點,離開了國產自主化,強國建設無從談起;智能智慧化是城軌交通技術發展的主方向,不搞智能智慧化,將錯失重要機遇期,難以擺脫落后被動的困境;綠色低碳化是城軌交通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盤,是解決城軌交通可持續發展問題的基礎性工作。忽視綠色低碳化,抓得晚了,抓得慢了,勢將對可持續發展造成根本性的影響。
這部分內容則從三方面重點分析了智能智慧化與綠色低碳化之間的關系,一是智能智慧賦能綠色城軌;二是綠色低碳是智慧城軌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重要場景;三是《綠色城軌發展行動方案》和《智慧城軌發展綱要》是姐妹篇,結伴施行,相互促進,共同構成綠色、智慧的中國城軌的鮮明特征。
在我們研編的前期階段,經多次研究,是按照優化運營管理、構建綠色設計施工體系等等環節,重點任務確定為八大任務。
直到去年11月上旬,我們學習中央剛剛頒發的兩個雙碳文件,一是感受到行動方案見行動有一種強烈的行動感,二是每個行動都有路線圖,每個路線圖下還有施工圖,從而彰現工作路數清晰可見。
受此啟發,經對八大任務分析重構,我草擬了綠色城軌六大行動的學習筆記:就是節能降耗增效行動、綠色能源替代行動、出行占比提升行動、綠色規劃引領行動、綠色裝備制造行動和全面綠色轉型行動。
接著召開第四次課題組會議,我講了我的想法,大家認真研究后接受了這個提議,將八大任務改為六大行動。會后,集中力量研究每個行動的行動路徑及其工作路數,經不斷調整優化后形成了現在的文本內容:六大行動,每個行動有3-8個不等的行動路徑即路線圖,六大行動共35個路徑;每個行動路徑中都有清晰可見的“攻城方略”即施工圖。
這個六大行動,是《行動方案》見行動,打贏這場戰役的主戰場。
全生命周期城軌的能耗,各城市城軌公司都有統計并推算出碳排放量。
全產業鏈城軌中的裝備、鋼軌等制造環節的能耗和碳排放量,怎么計算?我們借用兩個數據做了估算:一是借用近鄰行業乘用汽車全產業鏈作類比估算,2020年全國乘用車全產業鏈碳排放總量6.7億噸,其中26%來自上游車輛制造環節。二是中車集團的雙碳工作方案中,他們測算出車輛制造環節碳排放總量占城軌交通碳排放總量的8.2%。借此兩個數據,我們暫定城軌交通上游供應鏈碳排放量占15%左右。
《行動方案》在目標設定上不僅涵蓋了城軌交通建設期、運行期、維保期在內的全過程,而且統籌考慮了裝備制造等產業鏈上下游;在指標設置上不僅提出了能耗強度、碳排放強度等指標,也提出了綠色建筑創建、綠色能源利用、綠色制造等各個方面的具體指標;六大行動中也都設置了各自的具體目標。可以說《行動方案》形成了完備的城軌交通雙碳工作目標體系,將有效引領六大綠色行動,有力促進城軌交通全面綠色轉型。
我們根據國家雙碳工作總體部署的要求,綜合考慮城軌交通發展實際,在總體目標中提出了“爭當綠色交通先行官”的號召;在具體目標中提出了2025年綜合能耗強度下降10%以上,2030年下降15%以上的目標。這些指標的確定,有的是從企業調研計算得來的,有的是引用上位文件確定的,還有的是從行業引導角度提出的。總之,指標的確定,體現了城軌行業完成雙碳目標的決心和綠色發展的擔當。
基于綠色低碳發展是城軌交通行業面臨的歷史性任務,是城軌交通發展的重大戰略,建設綠色城軌的戰略指向是:以滿足人民群眾綠色低碳出行需求,實現城軌交通綠色可持續發展目標,全面推進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實施。
在建設綠色城軌過程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建設綠色城軌,統籌鋪畫設計“1-6-6-1-N”的綠色城軌發展的“一張藍圖”;重點實施六大綠色城軌行動;制定實施“提高思想站位、創新體制機制、壓實各方責任、引導試點示范、多策并舉發力、建立標準評價體系”的六項保障措施;精心打造一批綠色城軌示范工程,引導企業編制實施“N個企業綠色城軌發展實施方案”,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建成綠色城軌。
鑒于綠色城軌建設是覆蓋范圍廣、建設體量大、技術難度高、實施周期長的系統性工程,《行動方案》提出在統籌謀劃、頂層設計的基礎上,將綠色城軌建設細化為“三步走(2025年、2030年和2060年)”的實施目標。三步走目標中既設置了碳排放量指標要求,這體現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要求;同時又將“綠色轉型程度”和“綠色低碳發展體系建設進展程度”作為“三步走”戰略的重要衡量維度,這體現了建設綠色城軌的要求。三個階段之間口徑統一、相互呼應、邏輯順暢,并以雙目標貫穿始終,比較符合城軌交通現狀和發展趨勢,目標定義明確,落地實施有序。
把控全局,確立指導原則。一是統籌規劃,因地制宜;二是節約優先,創新驅動;三是多鏈協同,整體推進;四是智慧賦能,綠智融合;五是示范引領,有序達標。努力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基于中國標準的綠色城軌交通體系。
圍繞主線,制定實施路徑。一是以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為引領,將綠色轉型全面融入城軌交通的線網規劃、建設規劃和企業發展規劃中,構建綠色城軌規劃體系,開展以綠色規劃為引領的先行行動;二是全面落實節約優先方針,以雙碳和綠色城軌發展目標為引領,在城軌交通全產業鏈和全生命周期中采用綠色節能標準和綠色關鍵技術,創新運營和管理模式,開展節能降碳增效行動;三是最大程度地吸引更多乘客選擇城軌交通出行,充分發揮城軌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骨干作用,增加城軌交通乘客出行量,開展出行占比提升行動;四是以雙碳和綠色城軌發展目標為引領,發展光伏發電、替代化石能源、增用綠色電力,開展綠色能源替代行動;五是推行綠色設計、創建綠色工廠、推動綠色創新,構建綠色供應鏈,實施綠色再制造,大力開展綠色裝備制造行動;六是從理念、標準、規劃、設計、建造、運營、裝備供應、企業管理和人才培養等各個方面,全面開展綠色轉型行動。
聚眾合力,安排保障措施。綠色城軌建設是龐大而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全行業共同發力,創新“政、產、學、研、用、協”一體的工作機制,凝心聚力,共同推進。一是提高思想站位,凝聚高度共識;二是創新體制機制,夯實綠色基礎;三是壓實各方責任,踐行城軌擔當;四是引導試點示范,率先有序達標;五是多策并舉發力,營造良好環境;六是建立標準評價體系,督促激勵達標。為綠色城軌建設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城軌行業高質量發展。
《行動方案》在研編過程中注重匯聚行業智慧,聽取各方面意見。我們問計于業內近百名專家權威,江億院士等專家學者在研編過程中深度參與,還貢獻了大量文稿,參加了多次研討、統稿、評審會議。我們廣泛征詢于會員單位,輪值會長單位、副會長單位以及先行城市的城軌單位、后發城市的城軌單位,都為課題研究提供了頗具價值的建議。專家和會員單位為《行動方案》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見:比如量化指標的設計、新技術研發應用的建議、六大行動中的技術業務措施、附件中的示范工程和標準體系等內容,都是在充分聽取會員單位和專家意見后安排的,總體上反映了城軌交通雙碳工作的技術現狀和發展需求。
為做好研編工作,編制組還依托京投公司開展了深入而全面的調研工作,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的數據和資料。在城軌企業調研方面以先行城市和近兩年投運的城軌業主單位為主,也適當兼顧了地域分布。政策調研全方位調研了國際政策、國家政策、部委政策、行業政策、地方政策。此外還調研了城軌交通裝備制造和設計科研單位。最終形成了11萬字的調研報告,對《行動方案》的成稿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們首先想到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和環境部氣候司,我通過中國應對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主任聯系上了兩位司長。他們認真審閱《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都給了回復。一方面高度評價,充分肯定,環資司認為“《行動方案》內容全面,研究透徹,是一份高質量的報告”;氣候司認為“方案體系科學、目標明確、任務清晰、操作性強、可作為指導城軌交通低碳發展和綠色轉型的綱領性文件和行動指南”。另一方面兩個司都提出了重要的指導性意見。
接著又報送國家發改委基礎司和產業司聽取指導意見,他們也是一方面認可《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基礎司表示“總體同意《行動方案》提出的關于綠色城軌發展的意見”,“下一步我們繼續支持協會做好城軌雙碳工作”;產業司認為“《行動方案》主題鮮明、內容全面、措施有力,有利于推動城軌行業綠色發展”。另一方面也都提出了系列指導性意見。
課題組在學習領會四個司指導意見精神的基礎上,認真修改了文本。“出行占比提升行動”7個工作路徑中的2個路徑和“綠色裝備制造行動”6個工作路徑中的1個路徑,都是根據指導精神增寫的;“綠色規劃先行行動”中的第六個工作路徑“以綠色低碳為導向,審批綠色城軌規劃”,核心內容是按照基礎司指導意見改寫的;城軌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出行占比指標,是根據環資司和氣候司的指導精神增列的;“節能降耗”改為“節能降碳”,以突出雙碳工作,是按氣候司要求改的。還有遍及全文的零星修改,現在《行動方案》2.6萬字中有2000多字是根據四個司的指導意見增加的。
《行動方案》從行業層面對城軌交通碳達峰碳中和、綠色城軌建設進行了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可作為今后一個時期城軌行業雙碳工作的指導性文件。發布《行動方案》僅僅是城軌交通雙碳工作的起步,我們期盼業界同仁以《行動方案》發布為契機,凝心聚力,同舟共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因地制宜、開拓創新、大膽探索、勇于實踐,積極主動組織《行動方案》的貫徹落實,扎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矢志建設綠色城軌,共同譜寫城軌交通高質量發展新篇章。